判断题 |
1. 所有的文化与社会都是根植于以有形与无形手段表现出来的特殊形式和方法,这些形式和方法构成了他们的遗产,应该受到尊重。 A.对 B错 |
|
|
原文出处: 《奈良真实性文件》7. 所有的文化与社会都是根植于以有形与无形手段表现出来的特殊形式和方法,这些形式和方法构成了他们的遗产,应该受到尊重。 |
|
|
对应的考试大纲编号:古建筑(设计师)4.1.1 4.1.1 熟悉调研测绘前期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
原文出处: 第一张第五节2、调查、研究工作主要指以下各项。 ①、文物历史的资料收集。 ②、法式特征的判别。 ③、文物价值的评估、现状评估、管理条件评估和环境等级的评定。 ④、病害勘察和病因判断的分析。 ⑤、保护工程的指导思想研究。 ⑥、其他与工程有关的基本条件研究分析 |
3. 当古建筑附近有较高地势或四周有高大树木及物体可利用时,宜选择在较高地势、高大树木或物体上安装接闪杆或架空接闪线 A.对 B错 |
|
对应的考试大纲编号:古建筑(设计师)3.1.3 熟悉古建筑常用瓦件的材料特性 |
原文出处: 《古建筑防雷工程技术规范》GB 51017-2014 4.2.1.6当古建筑附近有较高地势或四周有高大树木及物体可利用时,宜选择在较高地势、高大树木或物体上安装接闪杆或架空接闪线。接闪器安装在树木上时,应对树木进行有效保护。 |
4. 结构的可靠性鉴定,应根据承重结构中出现的残损点数量、分布、恶化程度及对结构局部或整体可能造成的破坏和后果进行评估。 A.对 B错 |
|
|
原文出处: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GB 50165-92第四章第一节第4.1.2条:结构的可靠性鉴定,应根据承重结构中出现的残损点数量、分布、恶化程度及对结构局部或整体可能造成的破坏和后果进行评估。 |
5. 根据损坏的程度可以将古建筑墙体维修项目分为择砌;局部拆砌;剔凿挖补;局部抹灰;局部整修。 A.对 B错 |
|
|
原文出处: 文化部文物保护科研所 编:《中国古建筑修缮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年,第三章第二节六墙体的检查鉴定和修缮:(一)墙体的检查鉴定,……根据损坏的程度可以将维修项目分为择砌;局部拆砌;剔凿挖补;局部抹灰;局部整修。 |
6. 口份也叫斗口,也就是柱头科坐斗垂直于面宽方向的刻口尺寸的宽度。 A.对 B错 |
|
|
原文出处: 文化部文物保护科研所 编:《中国古建筑修缮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年,第二章第一节二、古代建筑模数的定义:1.口份,口份也叫斗口……也就是平身科坐斗垂直于面宽方向的刻口尺寸的宽度。 |
7. 《营造法式》曰:凡构屋之制,皆以材为祖;材有八等,度屋之大小,因而用之。其中,八等材逐等等量递减。 A.对 B错 |
|
|
原文出处: 梁思成《<营造法式>注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营造法式卷第四,大木作制度一,……“材有八等”,但其递减率不是逐等等量递减或用相等的比例递减的。 |
8.下图所示做法为八架椽前后乳栿用四柱: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5888\wps1.png A.对 B错 |
|
|
原文出处: 梁思成《<营造法式>注释》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营造法式卷第三十一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5888\wps2.png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5888\wps3.png |
9.在文物古迹及环境进行保护、加固和修复时,不是所有的技术措施在实施之前都要履行立项程序,进行专项设计。 对 B错 |
|
|
原文出处: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第24条 保护措施是通过技术手段对文物古迹及环境进行保护、加固和修复,包括保养维护与监测、加固、修缮、保护性设施建设、迁移以及环境整治。所有技术措施在实施之前都应履行立项程序,进行专项设计。 |
10.斗栱中大斗、翘、昂、耍头、栱等构件的材质绝不允许出现腐朽、扭纹、虫蛀、裂纹和髓心。 A.对 B错 |
|
|
原文出处或根据工程实践的解释:《文物建筑维修基本材料 木材》WW/T 0051-2014 | |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ksohtml15888\wps4.jpg |
|
11.古建筑木结构的可靠性鉴定,应根据承重结构中出现的残损点数量、分布、恶化程度及对结构局部或整体可能造成的破坏和后果进行评估. A.对 B错 |
|
原文出处: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GB 50165-92 第4.1.2条 结构的可靠性鉴定,应根据承重结构中出现的残损点数量、分布、恶化程度及对结构局部或整体可能造成的破坏和后果进行评估。 |
12.文物保护工程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全面地保存、延续文物的真实历史信息和价值;按照国际、国内公认的准则,保护文物本体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人文和自然环境。 A.对 B错 |
|
|
原文出处: 《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办法》第三条 文物保护工程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全面地保存、延续文物的真实历史信息和价值;按照国际、国内公认的准则,保护文物本体及与之相关的历史、人文和自然环境。 |
13.对木柱的干缩裂缝,当裂缝宽度在10~20mm时,可用木条嵌补,并用耐水性胶粘剂粘牢。 A.对 B.错 |
|
|
原文出处: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GB 50165-92 第6.6.1条:对木柱的干缩裂缝,当裂缝宽度在3~30mm时,可用木条嵌补,并用耐水性胶粘剂粘牢。 |
14.文物估计是指人类在历史上创造或遗留的具有价值的不可移动的实物遗存。文化景观、文化线路、遗产运河等类型的遗产也属于文物古迹的范畴。 判断:A对 B错 |
|
大纲:《勘察设计通论》 2.2.1/《准则》(2015版 第1条) |
15.文物古迹保护措施是通过技术手段对文物古迹及环境进行保护,加固和修复,包括保养维护与监测、加固、修缮、保护性设施建设、迁移以及环境整治。 判断:A对 B错 |
|
大纲:《勘察设计通论》 2.2.6/《准则》(2015版 第24条) |
16.合理利用是文物古迹保护的重要内容,应根据文物古迹的价值、特征、保存状况、环境条件综合考虑研究、展示、延续原有功能和赋予文物古迹适宜的当代功能的各种利用方式。 判断:A对 B错 |
|
大纲:《勘察设计通论》 2.2.7/《准则》(2015版 第40条) |
17.文物古迹既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近现代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其中的附属文物,也包括各类艺术品。 判断:A对 B错 |
|
大纲:《勘察设计通论》 2.2.1(不包括各类艺术品) |
18.建筑类文物保护工程方案设计文件包含哪些内容? A:方案设计说明书、方案设计图纸 B:方案设计图纸、工程投资概算 C:方案设计说明、方案总体效果图 判断:A对 B、C错 |
|
|
|
|
1. 古建筑的勘查应遵守规定,下列规定正确的有: A. 勘查使用的仪器应能满足规定的要求。对于长期观测的对象,尚应设置坚固的永久性观测基准点。 B. 禁止使用一切有损于古建筑及其附属文物的勘查和观测手段。 C. 勘查结果,除应有勘查报告外,尚应附有该建筑物残损情况和尺寸的全套测绘图纸、照片和必要的文字说明资料。 D. 在勘查过程中,若发现可移动文物,应立即保护现场并及时报告主管部门。 E. 在勘查过程中,若发现题记,勘查人员应清理揭示题记并及时拍照记录。 |
|
|
原文出处: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GB 50165-92第三章第一节第3.1.4条:古建筑的勘查,应遵守下列规定:一、勘查使用的仪器应能满足规定的要求。对于长期观测的对象,尚应设置坚固的永久性观测基准点。二、禁止使用一切有损于古建筑及其附属文物的勘查和观测手段。三、勘查结果,除应有勘查报告外,尚应附有该建筑物残损情况和尺寸的全套测绘图纸、照片和必要的文字说明资料。四、在勘查过程中,若发现险情,或发现题记、文物,应立即保护现场并及时报告主管部门,勘查人员不得擅自处理。 |
2. 古建筑木结构使用的防腐防虫药剂应符合要求,下列要求正确的是: A. 即可用高效持久的药剂,也可以频繁使用时效短的药剂。 B. 应能防腐,又能杀虫,或对害虫有驱避作用。 C. 对人畜无害,不污染环境。 D. 对木材无助燃、起霜或腐蚀作用。 E. 可以有颜色,但应对油漆、彩画无影响。 |
|
|
原文出处: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GB 50165-92第五章第一节第5.1.2条:古建筑木结构使用的防腐防虫药剂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应能防腐,又能杀虫,或对害虫有驱避作用,且药效高而持久;二、对人畜无害,不污染环境;三、对木材无助燃、起霜或腐蚀作用;四、无色或浅色,并对油漆、彩画无影响。 |
3. 下列关于造成古建筑墙体损坏的因素,正确的有: A. 木架倾斜造成。 B. 自然因素造成。 C. 用料简陋或做法粗糙造成。 D. 椽檩糟朽。 E. 基础下沉。 |
|
|
原文出处: 文化部文物保护科研所 编:《中国古建筑修缮技术》,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年,第三章第二节六墙体的检查鉴定和修缮:(一)墙体的检查鉴定,……一般说来,造成墙体损坏有如下四个因素:1.木架倾斜造成。……2.自然因素造成的,如雨水侵蚀,风化作用的。……3.用料简陋或做法粗糙造成的。……4.基础下沉。 |
4. 关于中国古代建筑结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 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其中穿斗式使用范围较广。 B. 抬梁木构架是沿着房屋的进深方向在石础上立柱,柱上架梁,再在梁上重叠束层瓜柱和梁,最上层梁立脊瓜柱,构成一组木构架。 C. 穿斗式木构架沿着房屋进深方向立柱,柱间距较密,柱直接承受檩的重量,以数层“穿”贯通各柱,组成一组组的构架。 D. 井干式木构架使用天然原木或方形、矩形、六角形断面的木料,层层累叠,构成房屋的壁体。 E. 斗拱最初用以承托梁头、枋头,后来才用于构架的节点上,到明清两代时,几乎丧失了原来的结构机能成为装饰化的构件。 |
|
|
原文出处: 刘敦祯《中国古代建筑史》(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绪论,第三节,一、结构: ……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抬梁式使用范围较广,在三者中居于首位。 抬梁式木构架至迟在春秋时代已初步完备……这种木构架是沿着房屋的进深方向在石础上立柱,柱上架梁,再在梁上重叠束层瓜柱和梁,最上层梁立脊瓜柱,构成一组木构架。…… 中国封建社会的建筑,由于等级制度,……斗拱最初用以承托梁头、枋头,还用于外檐支撑出檐的重量,后来才用于构架的节点上,而出檐的深度越大,斗拱的层数也越多。……明清两代的柱梁较唐宋大,而斗拱较唐宋小,而且排列较丛密,几乎丧失原来的结构机能成为装饰化的构件了。 穿斗式木构架也是沿着房屋进深方向立柱,柱间距较密,柱直接承受檩的重量,不用架空的抬梁,而以数层“穿”贯通各柱,组成一组组的构架。…… 井干式木构架使用天然原木或方形、矩形、六角形断面的木料,层层累叠,构成房屋的壁体。…… |
5. 下列关于古建筑构造说法正确的有: A. 推山,就是将两山屋面向外推出,推山使正脊加长,两山屋面变陡。推山以后,屋面橡胶城的垂脊不再是一条直线,变成一条向外侧弯曲的曲线。 B. 收山:歇山建筑由山面檐檩(带斗拱的建筑按正心桁)的檩中向内一檩径定为山花板外皮位置。 C. 踩步金存在于歇山建筑和庑殿建筑,是一个正身似梁,两端似檩的构件,位于山面下金檩的平面位置。 D. 为了加强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古建筑最外一圈柱子的下脚通常要向外侧移出一定尺寸,使外檐柱子的上端略向内侧倾斜,这种做法称为“侧脚”。 E. 古建筑柱子上下两端直径不等,柱脚略粗,柱头略细,这种做法称为“收分”。 |
|
|
原文出处: 马炳坚 著:《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第2版),科学出版社,2003年: 第一章,第二节,三、收分、侧脚:中国古建筑柱子上下两端直径是不相等的,出去瓜柱一类短柱外,任何柱子都不是上下等径的圆柱体,而是根部略粗,顶部略细。这种根部粗、顶部细的做法称为“收溜”,又称“收分”。……为了加强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古建筑最外一圈的柱子的下脚通常要向外侧移出一定尺寸,使外檐柱子的上端略向内侧倾斜,这种做法称为“侧脚”,工人师傅称为“掰升”。 第二章,第三节,二、庑殿推山法:所谓推山,顾名思义,就是将两山屋面向外推出,推山使正脊加长,两山屋面变陡。推山以后,屋面橡胶城的垂脊不再是一条直线,变成一条向外侧弯曲的曲线。 第二章,第四节,一、歇山建筑山面的基本构造和规律:……这个只有歇山建筑才有的特殊构件叫做“踩步金”,踩步金是一个正身似梁,两端似檩的构件,位于山面下金檩的平面位置。……清式《则例》规定:歇山建筑由山面檐檩(带斗拱的建筑按正心桁)的檩中向内一檩径定为山花板外皮位置,这就是歇山收山的法则。 |
6. 现状勘察报告,包括文物建筑( ) A.历史沿革 B. 现状描述 C.价值评估 D.现状评估 E.管理条件评估 |
|
|
原文出处: 《文物建筑保护工程勘察设计文件编制规定》第二章第三节现状勘察报告,包括文物建筑历史沿革、现状描述、价值评估(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现状评估(保存、环境、利用状况)、管理条件评估等内容。 |
7. 文物古迹的价值包括( ) A.历史价值 B. 社会价值 C. 艺术价值 D. 文化价值 E. 科学价值 |
|
|
原文出处: 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第三条 文物古迹的价值包括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
8. 早期木构建筑特征有( ) A、柱子有升起与侧角。 B、柱头施砍杀。 C、柱头施卷杀。 D、阑额不出头。 |
|
对应的考试大纲编号:古建筑(设计师)4.1.3 掌握古建筑勘察记录测绘方法 |
|
9. 文物建筑开放后的日常保养维护工作主要包括:( ) A、了解、记录文物建筑内电力、电信、燃气、供暖、给排水等设施设备使用情况 B、巡查游客量大、开放时间长、使用频率较高的区域。 C、定期巡查和保养维护文物建筑的屋面、大木构架、楼地面、月台、台明、栏杆 D、应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文物行政部门 E、发现重大文物病害及安全隐患,应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文物行政部门 |
|
对应的考试大纲编号:古建筑(设计师)9.1.2 熟悉古建筑对外开放相关工程的要求 |
原文出处: 《文物建筑开放导则》第二十一条 文物建筑的日常保养维护工作主要包括: (一)重点巡查游客量大、开放时间长、使用频率较高的区域,了解、记录文物建筑内电力、电信、燃气、供暖、给排水等设施设备使用情况,及时排除安全隐患。 (二)定期巡查和保养维护文物建筑的屋面、大木构架、楼地面、月台、台明、栏杆等脆弱、易损部位,以及院落排水、山石、驳岸、游步道、护坡等安全隐患部位,按技术规程开展保养维护工作。发现重大文物病害及安全隐患,应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和地方文物行政部门,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
10. 根据文物保护工程专业特征,将保护工程分为() A.建筑类 B.墓葬类 C.遗址类 D.石窟寺及石刻类 E. 安全防护类 |
|
|
原文出处: 《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要求(试行)》第一章 总则1.3 根据文物保护工程专业特征,将保护工程分为建筑类、遗址类、石窟寺及石刻类、安全防护类等工程。 |
11. 文物保护工程中对文物的形制与结构、环境影响、保存状态及具体的损伤和病害进行()研究并提出勘察结论。 A.测绘 B.探查 C.监测 D. 检测 E.拍照 F.调查 |
|
|
原文出处: 《文物保护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要求(试行)》第二章一般要求2.1.2 勘察主要包括:对文物的形制与结构、环境影响、保存状态以及具体的损伤、病害进行的测绘、探查、检测、调查研究并提出勘察结论等内容 |
12. 古建筑木构架出现下列()哪种情况之一时,其可靠性鉴定,应根据实际情况判为Ⅲ类或Ⅳ类建筑。 A. 主要承重构件有破坏迹象,并将引起其他构件的连锁破坏。 B. 承重构件的连接节点的传力已处于危险状态. C. 多处出现严重的残损点,且分布有规律,或集中出现. D. 在虫害严重地区,发现木构架多处有新的蛀孔,或未见蛀孔,但发现有蛀虫成群活动 |
|
|
原文出处: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GB 50165-92 第4.1.18条 古建筑木构架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其可靠性鉴定,应根据实际情况判为Ⅲ类或Ⅳ类建筑: 一、主要承重构件有破坏迹象,如大梁、檐柱、金柱等有破坏迹象,并将引起其他构件的连锁破坏。 二、大梁与承重柱的连接节点的传力已处于危险状态。 三、多处出现严重的残损点,且分布有规律,或集中出现。 四、在虫害严重地区,发现木构架多处有新的蛀孔,或未见蛀孔,但发现有蛀虫成群活动。 |
13. 《清式营造则例》中对古建筑的柱子因位置的不同,名称分别叫()。 A.檐柱 B.金柱 C.中柱 D. 山柱 E.童柱 |
|
|
|
14. 宋《营造法式》的石作制度中所规定的雕刻制度有() A.剔地起突 B.压地隐起 C.减地平钑 D. 素平 |
|
|
|
15. 《大遗址保护规划规范》中所指的遗址本体所在范围为 。 A.地上 B.地下 C.水下 D.山中 E.林间 |
|
|
16.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划定的大遗址保护范围是为满足 需要而划定的? A.为满足文物本体的完整性保护 B.为满足文物本体的安全性保护 C.为满足文物本体及周边环境的协调性保护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