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52|回复: 5

古建筑文物保护考试题库 文物保护知识竞赛试题 施工文物保护制度考试题库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449

主题

267

回帖

4761

积分

版主

积分
4761
金钱
1327

金牛座热心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活跃会员突出贡献论坛管理团队

发表于 2019-9-5 14:30: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建筑文物保护考试题库 文物保护知识竞赛试题  施工文物保护制度考试题库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是有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的。为保护人类文化与自然遗产,1972年11月1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该公约规定保护的时象是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公约中提到的“文化遗产”只包括“文物”、“建筑群”和“遗址”三类,显然不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直到2003年10月17日,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第32届大会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这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作了界定。这是人类历史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重要里程碑。

与此同时,中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也加紧了步伐,特别是立法保护进程加快。2003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法草案》形成;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加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中国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也有望于近期出台。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迈入了有法可依、依法保护和实施的阶段。

(摘编自中新网)

材料二:

我国一些地方现在已经制订了“非遗”保护的法规,最早的是云南。但是,国家立法由于牵涉的面比较广,有一些波折,这里面存在学界和文化主管部门沟通不够的原因,还有认识上的原因,比如该立什么样的法,是行政法规还是基本法,认识上一直存在分歧。此外,社会各界对于传统文化也存在不同意见,比如有人认为传统文化有优秀、糟粕之分,不能立法统统保护起来。其实,这是认识上的误区。从文化学的角度讲,很少会粗暴地将文化分成优秀的部分和糟粕的部分。客观上说,传统文化中确实有些东西需要扬弃,但不能因为一个文化中有这样或那样的与当代伦理价值观不相契合的部分,就认为这一文化存在诸多问题。我国是一个文化传统深厚、文化遗产丰富的国家,文化具有多元的特点,各民族呈现的文化面貌丰富多彩。因此,进行适当的保护是必不可少的,出台有关法律的迫切性也就更加强烈了。

(摘编自《人民日报》)

材料三:

湖北宜昌市长阳县80多岁的农妇孙家香,一辈子生活在山村里,从小喜欢从父母乡邻那里听故事,然后按照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消化吸收,用朴实生动的口语转述出来。老人家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得,却能讲述600多个故事。老人被中国文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授予“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当地政府请她出山,住进县“光荣院”,每月补贴200元。

华中师大从事民间文化研究的林继富博士从1997年开始一直“跟踪”研究孙家香,收集了她前后讲过的几百个故事。他通过比较发现,出山后离开乡土情境和邻里社会的孙家香,口中那些散发着泥土芳香的故事渐渐少了,过去激情讲述故事的场面不再出现。她开始迎合山外人的口味,讲些比较时尚现代的故事。

不止一个孙家香。传承人维系着口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衰”,保护传承人,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按照这一思路,各地纷纷提高传承人的生活待遇,有的甚至将其安排在条件更好的居所。但是,在研讨会上,专家认为,当前国内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保护策略,有待调整。

“只有活水才能养活鱼”。透过“孙家香们”的转变,林继富认为,对传承人的保护要特别注意维持“民间文化生态”,让传承者、风俗活动、传承对象处于一个相时稳定的文化小系统内,使他们在一个适宜的环境里传承创新。

(摘编自搜狐网《非遗保护二十年忧思:文化成生活表面油珠》)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保护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直到2003年才第一次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一概念作了界定。

B. 中国政府一向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自2003年起,多项相关法律相继出台,使非遗保护工作逐步走向有法可依。

C. 传统文化中确实有些东西不符合当代伦理价值观,但是我们不能据此否定这一文化,而应当保护它们,使之存在并传承下去。

D. 各地提高传承人生活待遇的做法出发点没错,但更应该让传承者、风俗活动、传承对象继续生活在相对稳定的文化小系统内。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从材料一可以看出,中国政府先后颁发一系列法律法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有法可依,取得了显著效果。

B. 从材料二看出,“非遗”保护工作立法出现波折,其原因是学界和主管部门沟通不够,对传统文化存在不同意见。

C. 材料三将同为非遗传承人的孙家香和刘德培进行了对比,清楚地显示出适宜的环境对于非遗传承工作的重要性。

D. 材料一主要说明了相关法律的制定;材料二主要从理论角度进行分析;材料三用鲜活事例说明问题,作用更大。

9. 根据上述材料,我国文化遗产有什么特点?请概括说明怎样才能有效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该用户从未签到

449

主题

267

回帖

4761

积分

版主

积分
4761
金钱
1327

金牛座热心会员宣传达人灌水之王活跃会员突出贡献论坛管理团队

 楼主| 发表于 2019-9-5 14:30:48 | 显示全部楼层
答案及解析:
知识点:现代文阅读

7. C    8. A   

9. 第一问:我国是一个文化传统深厚、文化遗产丰富的国家,文化具有多元的特点,各民族呈现的文化面貌丰富多彩。

第二问:①加强立法工作,使“非遗”保护有法可依。②调整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保护策略,维持传承人“民间文化生态”。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C项,“保护它们,使之存在并传承下去”理解不正确,对传统文化中的糟粕当然不能传承。故此题答案为C项。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筛选信息概括文章要点的题目,采用的是五选二的选择题形式,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把选项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做出判断。B项,“其原因是学界和主管部门沟通不够”,分析不当,原文说的是“这里面存在学界和文化主管部门沟通不够的原因,还有认识上的原因”;“学界和主管部门……对传统文化存在不同意见”分析不当,原文说“此外,社会各界对于传统文化也存在不同意见”,是“社会各界”,不是“学界和主管部门”。C项,无中生有,“将同为非遗传承人的孙家香和刘德培进行了对比”不正确,文中没有将二人进行对比,材料三也没有提到“刘德培”。D项,“作用更大”分析错误,三则材料各有侧重,无作用大小之分。故此题答案为A项。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通读全文,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再进行概括即可。本题有两问,通读全文,可知第一问答题区域在材料二,关键句“我国是一个文化传统深厚、文化遗产丰富的国家,文化具有多元的特点,各民族呈现的文化面貌丰富多彩”即为本题答案;第二问答题区域在全文,根据文中材料一中的重点句子“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已经迈入了有法可依、依法保护和实施的阶段”和材料二中“进行适当的保护是必不可少的,出台有关法律的迫切生也就更加强烈了”可概括出加强立法工作,使“非遗”保护有法可依;根据材料三中“传承人维系着口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衰’,保护传承人。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当前国内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保护策略,有待调整”“对传承人的保护要特别注意维持‘民间文化生态’”可概括出调整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保护策略,维持传承人“民间文化生态”。

【点睛】第1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该用户从未签到

175

主题

398

回帖

9948

积分

副站长

积分
9948
金钱
4119

活跃会员宣传达人论坛管理团队常来看看我是GG高级工程师二建建筑论坛元老

QQ
发表于 2019-9-6 07:5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楼主分享!

该用户从未签到

1

主题

62

回帖

194

积分

十二级助理工程师

积分
194
金钱
47

活跃会员考试必过

发表于 2020-3-7 23: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感谢分享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17

回帖

127

积分

十二级助理工程师

积分
127
金钱
35

活跃会员考试必过优秀新人

发表于 2020-4-1 09:2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威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0

主题

114

回帖

461

积分

九级工程师

积分
461
金钱
125

活跃会员考试必过

发表于 2021-4-9 13: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威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文物保护工程师考试论坛 ( 闽ICP备19014733号 )

GMT+8, 2025-5-4 07:18 , Processed in 1.110987 second(s), 34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